148河阳二番战(一)-《刘宋:未满十二,是关中之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于粟磾自恃武勇,浑然不把晋军将领放在眼里,得了奚斤的吩咐,当即挺着一杆黑槊,跃马上前,冲着晋军喊道:“我乃河内黑槊公,有人可敢与我一战!”

    魏军左翼,正对刘义真所在的右路军。

    刘义真闻言,对着左右大声笑道:“奚斤胆怯了,知道正面会战不是我的对手,居然异想天开,企图将胜负寄于匹夫之勇。”

    斗将一事,早在春秋时就已有之,根据清代史学家赵翼的考证,《左传》曾记载鲁国公子友在与莒国的战斗中,与莒国主帅莒挐斗将,并在阵前生擒莒挐。

    当然,后世流传下来的《左传》并无这一记载。

    而各类古代的稗史、、笔记中,也常有关于斗将的描写,但在正史中,这种事情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说到底,打仗不是将对将,兵对兵的捉对厮杀。

    韦士荣被阵斩,纯属他不自量力,给到了于粟磾斩将的机会。

    否则,上了战场,哪怕主将带头冲锋,也会有亲兵、骑从保护,根本不会陷入到单独面对敌将的险境。

    刘义真心底清楚,奚斤是认为晋军无人能够匹敌于粟磾之勇,希望能够借于粟磾斗败晋将,提振士气,增加胜算。

    但他又怎会让奚斤如愿。

    “汉楚之争时,项羽想要与太祖高皇帝独身挑战,高皇帝言:吾宁斗智,不能斗力。”刘义真冷笑道:“只仗匹夫之勇,又如何能够成事。”

    别看刘义真说得轻蔑,实则是因为他没有万人敌的战将,否则,如果能够通过斗将决定胜负,他当然不愿意杀得血流成河。

    一如隋朝开皇三年(583年),突厥入侵隋朝,隋军主帅与突厥首领阿波可汗约定以斗将定胜负,隋将史万岁在阵前斩下敌将头颅,突厥因此与隋军议和退兵。

    刘义真麾下不是没有勇将,但他们的勇,多为勇气,而非个人的武勇。

    面对于粟磾的挑战,他只能选择避战。

    “你们是怕了吗!鼠辈!快快出来受死!”于粟磾得意洋洋地在阵前耀武扬威。

    晋军中不乏血气方刚之辈,如果不是刘义真有言在先,只怕此时已经争相向他请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