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9长安-《刘宋:未满十二,是关中之主》
第(2/3)页
王修闻言,由衷赞道:“世子雅量。”
说罢,王修重新收起了那本册子,继续介绍起了关中的均田情况。
连带安定郡的军户、民户在内,如今雍州登记在册的共有14万3千户,共计56万余人。
此时的关中,虽然比不得西汉末年,64万余户,240余万人口的繁盛,但比之西晋初年,仅有9.95万户的状况来说,倒是有所增长。
西晋建国之初,关中之所以残破,是因为这里是魏蜀交锋的第一线,打得残破不堪。
而今人口增长,主要得益于羌人、氐人东迁。
现存的14万3千户中,汉人不足4万户,胡人则超过了10万户。
刘义真估算,关中的实际汉人数量应该在7万-8万户之间,缺额的3万-4万户即为关中士族剩余的隐匿人口。
士族隐匿这么多人口不足为奇,南北朝末年,东魏以高隆之任括户大使,仅在河北、青州两地,就搜括出了60余万户。
相比较河北士族,如今的关中士族属于是小巫见大巫。
“可有足够的田地分配给民户?”刘义真关心地问道。
军户肯定是优先的,但不代表他不关心平民百姓的生活保障。
王修笑道:“八百里秦川,有的是荒地,世子无需担心。”
刘义真微微颔首,他稍作计算,发现其实雍州的财政收入是减少了的。
在东晋原有的口税米3斛的制度下,就算没有这新增的3万户,雍州官府每年可从剩余的11.3万户中征收33.9万斛的谷物。
而在推行均田制后,一夫一妻只需缴纳2斛谷物为田租,雍州官府每年从14.3万户中只能征收28.6万斛谷物。
但刘义真并不后悔,因为他知道不能这样去换算,每年不过少收5.3万斛谷物,但赢得的却是关中民心。
弄清楚了最关心的均田情况,刘义真又问:“兵马、粮草筹备得如何了?”
“下官依照世子的吩咐,已经征召了渭南二万步骑,与六万民夫,宽限他们在三月之前赶往长安集结,至于粮草,则皆已齐备,足够十万人马半年所需,绝不会误了世子的大事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