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元熙元年-《刘宋:未满十二,是关中之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果一旦关中真的有事,光是行军都要走四十四天,还有从长安传递消息的时间,以及征召兵马、筹集粮草的时间,迭加在一起,至少要三个月,救兵才能赶到。

    而且到了之后,还不能马上投入战斗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只怕黄花菜都凉了。

    明初能够从南京发动北伐,前提是元朝政府历经五十年的持续开凿与疏通,最终完全贯通了那条三千余里长的京杭大运河。

    除非刘义真肯花费十余年,乃至数十年,开凿一条贯通长江、黄河的大运河,否则,根本不可能由建康发动北伐。

    杨广能在五六年内开通运河,是有杨坚开创盛世为基础,如今的东晋,未来的刘宋,可都没有这样的家底。

    因此,刘裕、刘义真父子但凡还有进取心,在未来定都时,就不可能选在建康。

    原时空的刘裕定都建康,是因为关中之变后,折损了大量的精兵强将,且后嗣暗弱,属于无奈之下的选择。

    也正因为刘义真的异军突起,才让刘裕重新生出了定都洛阳的心思,但又被刘义真与一众心腹打消了这个想法。

    谢晦闻言,好奇道:“臣近日听闻,宋王有意迁王都于寿阳,将来天子行尧舜之举,宋王是否要定都寿阳。”

    陈郡谢氏的根基在会稽,谢晦自然不希望都城迁离建康,哪怕是寿阳,距离会稽也有千里之遥,一旦远离了中央,家势必然要走下坡路。

    刘义真知道谢晦的担心,笑道:“谢卿不愧是宋王的心腹,以寿阳为王都,只不过是宋王在与我商议的时候,临时起意而已,想不到这么快就传到了谢卿的耳朵里,至于将来定都何处,不瞒谢卿,我也并不知晓。”

    说罢,刘义真安抚谢晦:“谢卿原籍豫州陈郡,如今在江东,也不过是客居而已,待将来朝廷迁离建康,谢氏亦可同往,何必执着于留在江东。”

    谢晦闻言苦笑,他们宗族在会稽郡已经经营了四五代人,哪能说走就走。

    当然,他也明白,刘家父子对士族并不友好,不会因为顾忌士族的反对,而打消迁都的想法,无非是选择一个阻力较小的地方罢了。

    反正在大一统之前,不可能是洛阳,那地方不仅士族反对,就连刘裕自己的基本盘也不赞同,没有人愿意时时刻刻生活在危险之中。

    刘裕可以不理会士族的声音,但是不能对徐、兖、青三州流民的反应置之不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