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胡夏以举国之兵来犯,晋军本就兵少,外无援军,内部不和,刘义真一介小儿,他凭什么守住长安。 晋军胜算渺茫,关中的士族豪强自然得为今后做打算。 当初刘裕进攻后秦时,他们望风而降,如今赫连勃勃出兵,也别指望这些人能跟刘义真一条心。 百余年来,这片土地历经了西晋、前赵、后赵、前秦、后秦、东晋的统治,士族豪强们自有他们的生存之道。 当然,哪怕刘义真被迫撤离长安,还是会有一批士人追随他南下。 分头下注而已,并不妨碍决定留下来的人为迎接新主做准备。 夏军还没有过渭水呢,就有士人暗中倒向胡夏,替赫连璝传递消息。 否则,王买德哪能轻易在渭水南岸散播流言。 这些士人之所以没有公然反叛,其一是晋军未败,其二是害怕刘裕再度北伐,到时候遭受清算罢了。 不过,赫连璝并不满足于按照原定计划行事。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赫连璝虽是嫡长子,且早早被立为太子,但赫连勃勃最喜爱的却是第四子,酒泉公赫连伦。 这让赫连璝感觉到了威胁。 如果按部就班地遵照赫连勃勃与王买德议定的策略行事,赫连璝自然也有功劳,却不足以彰显他的才能。 赫连璝希望能在这场晋夏之战中多立一些战功,借此夯实自己的储君之位。 王买德此前设计陷害王镇恶,就是得到了赫连璝的支持。 如今眼看着有关王镇恶谋反的流言将要平息,王买德能够坦然以对,但赫连璝却不甘心。 “王公,义真小儿私自来了前线,王修必然要派人将他迎回去,王镇恶也不敢留他,我若派兵截杀,晋军必乱!” 王买德沉吟不语,他又如何嗅不到其中的战机。 王修肯定不会放任刘义真待在前线不走。 别管刘义真能不能帮上忙,就算打了胜仗,功劳也全是王镇恶、沈田子的,可刘义真一旦有所闪失,王修难辞其咎。 因为刘裕是把儿子托付给了他,王修没有约束住刘义真,刘裕自然要找他的麻烦。 至于王镇恶,恐怕也担心刘义真自作聪明,插手军务吧。 如果真的成功截杀刘义真,不管是生擒,还是阵斩,压力都会给到王镇恶、沈田子、傅弘之。 他们急需戴罪立功,或者救回刘义真,否则无法向刘裕交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