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杨阁老乃历经三朝的老臣,德望深厚。” “如今既有两位权贵为其担保,再加上天象异动的预兆,朕又怎会将如此栋梁拒诸朝外?” “立刻召翰林院拟旨,命兵部右侍郎火速返京,恢复本职,继续供职京师!” 朱瞻基本意正是借此时机替于谦加官晋爵—— 只是现今的兵部右侍郎一任,乃当初仁宗朱高炽极为看重、亲自拔擢之位。 若再往上晋升,那便是兵部尚书的位置了。 可眼下,兵部尚书邝埜政绩卓越,全无更换之必要,于是,他便先将于谦召回,再作后续安排。 这块璞玉,绝不能平白耗费! …… 画面仍在继续。 不久,于谦便用极具说服力的行动向朱瞻基证明—— 他从不是挥霍无度,而是未曾把手中资源最大化利用而已! 原本犹豫不决的群臣,在于谦震喝之下,一个个惊醒,重归冷静。 在吏部尚书王直的统领下,众官纷纷站出,公开力挺于谦,将徐珵南迁的议论彻底压下去。 虽说代行皇权的朱祁钰无法亲临朝堂观其争辩。 可他心智仍算清明,看清局势已然明朗。 于是果断将北都守卫的重任,完整无缺地交托给了于谦。 权柄既握,下一步便是执行得当。 而于谦,从不让人失望。 他甫一履任,便如挥刀斩乱麻般迅速梳理朝局—— 使得因皇帝被俘而陷入大乱的北都,再度恢复井然秩序,重新化为铜墙铁壁般的坚城! 画面左侧,一张表格徐徐出现,将于谦上任后的所有政务条理分明地展示出来; 右侧的视频与文字持续交替出现,讲述他如何一步步扭转危局。 即便不懂政务者,也能从图像里感受到于谦的深不可测; 而真正看得懂的人,则无不心神震撼,连连称奇—— 此计恰到好处,当有如此妙手! 从未料到,这里竟埋着如此巧策! 暂不论细节,于谦当前的布局,核心不过两点—— 那就是兵源和粮草。 主力战军全数折损于土木堡,于谦却从多方调度,竟硬生生汇集出十万可用之兵! 虽以预备役与后勤军为主,但在当时的情势下,已是能聚拢的最强战力。 另一方面,他绝非王振那种任由士卒忍饥挨饿的昏庸之辈。 主力远征前已将北都粮储尽带而走,那么粮从何来? 于谦给出的解决方案,可谓巧妙至极: “凡奉召入京的军队,自州郡出发,各自领取口粮,由军士亲自押送至京城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