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笔,抬眼望向天幕逐渐消散的视频,眸光坚定如铁。 他亲身走过乱世的炼狱,深知民生困苦。 因此绝不能让大明重蹈拓跋珪、元顺帝的荒唐覆辙。 他要以最严明的法度,护住这来之不易的安稳! 让百姓能吃得饱、穿得暖,使大明的江山长久稳如磐石。 金銮殿外,微风拂过,带来庭院松柏的淡雅木香。 朱元璋望着远处宫墙下训练的禁军,心底沉声思忖—— 大明的基业,是靠将士浴血、百姓同心换来的,绝不能因任何愚昧与妄行而毁于一旦。 拓跋珪的惨剧,应当铭记在所有大明君臣的心中—— 用严法约束行为,以历史警醒心智,方能牢牢守住这万里河山。 …… 明成祖时期! 奉天殿晨光透过高耸的菱花窗,洒落在案桌,铺出一片耀眼光辉。 桌案中央摊着两份要紧文书—— 左侧是郑和下西洋的海图,金线勾勒出的“满刺加路线”、“古里国商道”清晰明亮; 右侧则是北征外敌的粮草清册,朱批“ 大同卫粮草备齐”、“宣府卫冬衣赶制妥当 ”端正严谨,透着务实细致。 朱棣指尖捏着海图一角,正与郑和、张辅商议军国要务: “郑和,下西洋船队须在三月内出发,携带的绸缎与瓷器多备出三成,务必保证与西洋诸国的贸易通畅。” “张辅,大同卫的军粮要委派专人押运,必须在四月前运抵漠北前线,绝不可让前线将士在苦寒里缺粮。” 郑和立刻俯身,郑重答道: “请陛下宽怀,船队已尽数整备完毕,随行火炮也新增三十门,足以保全商旅,彰显我大明国威。” 张辅捧着粮草册补充: “臣已命枢密院派千户督办押运事宜,每十日呈递一次进度,绝不让北征将士因粮草受阻。” 三人正专注议事,殿外天光忽然骤变。 一道鎏金光柱穿破殿顶,直落奉天殿墙壁,瞬息间铺开一幅令人心悸的画面: 拓跋珪被母熊撕裂的惨相鲜明浮现,玄色猎衣被血水浸透——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