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再下令各郡县学官,于市集与乡野间宣讲,使百姓皆知——” “明君当以社稷为重,而非沉溺虚妄、意气用事!” “也让那些心怀异志之人看看,昏君误国的下场有多惨!” 刘邦频频点头,眸光扫过远处田野,农夫正弯腰劳作,语气又沉稳下来: “准奏!!” “此外,再传朕旨——” “令各郡太守加紧军备,挑选健壮子弟入郡兵,定期操练,以防盗匪、叛乱!” “并命开仓赈济,凡春荒饥民,先救后问,绝不许有饿死的大汉子民!” 他顿了顿,又叮嘱道: “关中水利修缮一事,你得亲自督办,防止工匠偷工减料、官吏克扣粮草。” “大汉初立,根基未稳,若再生懈怠,岂不重蹈梁朝覆辙?” “昏君误国,岂容再现!” “臣遵旨!” 萧何郑重领命,语气铿锵: “臣即刻召集太学博士与各郡太守,确保三日内传遍各地——” “让天下人知帝王之戒,不容虚妄之风再起,不让百姓重受昏君之祸!” 此时,天幕光影缓缓消散,鎏金之色渐褪,暮春的晚霞笼罩庭院,海棠花香浓郁弥漫。 刘邦望着长安城外升起的缕缕炊烟,那是百姓炊火的气息,是天下安宁的象征。 他轻吸一口气,声音低沉而温厚: “咱打了这许多年仗,为的就是天下太平,让百姓能安居。 萧衍的荒唐,咱得记一辈子,子孙也得记—— 大汉的帝王,永不能忘本,永远要以百姓为心,以江山安稳为先。” 萧何再拜答道: “陛下圣言,臣必录之,附于汉律注解,使后世子孙代代铭记,不敢忘怀。” 刘邦点头,转身入殿,拾起案上被酒浸湿的水渠图纸,小心拭干。 图上“灌溉区域”几字虽被酒渍晕开,却依旧清晰,那是大汉的根,是百姓的命。 他心中默念:梁武帝的愚行,绝不能在大汉重演;这片江山,必须稳稳守住,让百姓代代安生。 偏殿的青铜灯盏次第点亮,光影映着刘邦专注的面庞,也照亮他手中那卷承载民生与希望的图纸。 窗外春风轻拂,夹着海棠香与大汉新兴的勃勃生机。 第(3/3)页